自媒体时代,不被“翻转”误导

阅读:1回复:0赞:0

面对信源不清晰的“大新闻”,既不要轻易代入,也不要轻信“翻转”。感染性和戏剧性不等于真实性。

   你可能会注意到,从“罗尔捐款门”到“中关村二小事件”,近期很多舆论事件都经过一轮轮复杂的翻转—反翻转过程,各利益相关方有意识地引导、利用舆论,也有人因为应对不及时或不得当而被舆论冲得灰头土脸。这让围观者不胜其烦、无所适从。而这是一种自媒体时代特有的舆论现象。

 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,事实上,“调动舆论”的门槛已大大降低。一个不知名的微信公众号,也可能引发朋友圈刷屏的景观。一条草根号发的微博,经过接力转发产生现实影响也不罕见。世界越来越平了。

  舆论场蕴藏的能量是惊人的,无论对破坏规则者的谴责还是对求助者的帮扶,都可能汇集成庞大的规模。当事情出现翻转,舆论“反噬”的威力也很可怕。弄巧成拙、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故事屡有发生。

  被舆论误解和羞辱的人,会感到痛不欲生。同时,舆论也可能给一个遭厄运的家庭带来希望,让阴暗角落里的不公平之事见光。盲目敌视舆论和天真地歌颂舆论都是不明智的,我们应该学会认识舆论、善用舆论。

  要当心的是,有些“聪明人”掌握了舆论场的规律,却只是用来为自己谋求不当利益。他们或制造信息不对称,或煽动对立情绪,手段不一而足。而网友很多时候只能当“吃瓜群众”。

  因此在社交网络时代,媒介素养日益成为公众的必备技能。首先是辨别信源,权威媒体的报道和营销号的推送文章可信性是不同的。面对信源不清晰的“大新闻”,既不要轻易代入,也不要轻信“翻转”。感染性和戏剧性不等于真实性。

  网络是开放的,但网络也容易让人陷入封闭的圈子。如果人们只阅读同阵营的文章,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观点,结果只会是不同社会群体间裂痕的加大。所以,在争议激烈时,换位思考是一项宝贵的技能,当然,更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。


发表于:2016-12-18 11:55:07
帖子回复

请遵守企盛轴承网言论规则,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

举报 请选择举报的原因(必填)
举报说明
  • 微信扫一扫
  • 查看企盛最新动态
  • 企盛微信平台
  • 微信号:qs_1588
手机扫一扫